博硕视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博硕视点
博硕视点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深度解析与实务指南
发布时间:2025-06-18 18:05:00     作者:郑高娃   分享到:

前言

一部即将颠覆市场规则的法规正在蓄势待发。2025年3月17日,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自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被称为中小企业“讨债法典”的法规,究竟会如何斩断“欠款连环套”?又将在市场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让我们抢在生效前,为您深度解构这部即将改变商业生态的重磅法规。

一、核心条款解析:八大“护身符”筑牢权益防线

1、付款期限“双轨制”

机关/事业单位:货物交付后30日内必须付款,即使合同约定也不得超过60日。这一规定如同给中小企业吃下“定心丸”,再也不用担心“账期马拉松”。

大型企业:付款期限延长至60日,但禁止设置“背靠背”条款(即“收到第三方付款后再支付”)。这一条款直击行业痛点,让大型企业不能再“甩锅”给合作伙伴。

典型案例:湖北某混凝土企业诉武汉某建设集团案中,法院认定“背靠背”条款无效,判决大型企业败诉。这起案件如同“风向标”,预示着司法实践对中小企业权益保护的坚定立场。

2、验收期限“紧箍咒”

若以验收为付款条件,双方必须约定明确、合理的验收期限,拖延验收则视为付款条件已成就。这一规定让验收不再成为“拖字诀”的借口。

实务提醒:中小企业应在合同中细化验收标准,如“验收应在交付后15日内完成,逾期视为自动通过”。

3、非现金支付“五禁令”

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方式;

禁止利用非现金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这一规定让中小企业不再成为“无息贷款”的提供者。

行业痛点:某电商平台要求供应商接受60天账期+商业承兑汇票,实质是无息融资。新《条例》实施后,这类行为将面临法律制裁。

4、保证金“瘦身令”

仅允许收取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四类;

禁止以“管理费”“指定账户存款”等名义变相收取保证金。这一规定让中小企业不再被“保证金大山”压得喘不过气。

二、对比旧法:五大升级破解“执行难”

郑高娃_Sheet1(1)(1).jpg

三、法规生效后的三大市场剧变

1、中小企业回款周期“大缩水”

建筑行业:政府投资项目将严禁垫资,开发商拖欠工程款将直接影响其预售监管资金拨付,倒逼其缩短付款周期。

零售行业:某连锁超市已将供应商账期从90天缩短至60天,预计将有更多零售企业跟进,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

2、大型企业合规成本“陡增”

合同审查:大型企业需全面删除“背靠背”条款,避免约定“审计后付款”,否则将面临条款无效的法律风险。

流程优化:需建立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系统,确保付款流程可追溯,避免被认定“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3、供应链金融“迎新机遇”

合规要求:核心企业确权需在30日内完成,否则影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这将倒逼供应链金融企业优化流程,提高确权效率。

创新方向:区块链技术或用于构建可信的应收账款流转平台,提高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和效率。

四、企业合规指南:攻防策略全解析

1、中小企业“维权五步法”

签约前:主动告知企业规模,要求将付款条款写入合同;

履约中:保留交付凭证(如签收单、验收报告);

逾期后:优先通过国家投诉平台提交证据;

调解失败:可主张每日万分之五利息(年化18.25%);

终极武器:申请将拖欠方纳入政府失信名单,影响其招投标、融资等。

2、大型企业“避雷六策”

合同审查:删除“背靠背”条款,避免约定“审计后付款”;

流程优化:建立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系统,确保付款可追踪;

保证金管理:仅保留法定四类保证金,退还期限明确约定;

争议处理:对无争议部分先行支付,避免“全有或全无”纠纷;

合规培训:将《条例》纳入采购人员考核;

舆情监控:定期自查逾期付款情况,防止被投诉曝光。

五、“背靠背”条款的司法审判“利剑”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4年6月3日通过的《关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条款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2024〕11号)中明确规定: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约定以收到第三方向其支付的款项为付款前提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条款无效。这一司法解释如同“尚方宝剑”,让中小企业在遭遇“背靠背”条款时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典型案例:在湖北恒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诉武汉博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案中,法院认定双方约定的“背靠背”条款无效,判决大型企业败诉。该案入选了最高法院“人民法院案例库”,成为全国法院审理类似案件的示范案例。

全球金融计算与分析.jpg

六、行业影响:四大领域迎来“账期革命”

建筑行业:

痛点:开发商常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某项目因拖欠导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被扣划;

变化:政府投资项目严禁垫资,逾期付款将影响开发商预售监管资金拨

零售行业:

案例:某连锁超市对供应商账期长达90天,新《条例》实施后被迫缩短至60日;

趋势:电商平台或转向供应链金融,但需合规操作避免被认定“变相融资”。

制造业:

机遇:中小企业可要求大企业预付款比例提高,缓解现金流压力;

风险:大企业可能通过提高验收标准转嫁成本,需细化验收条款。

供应链金融:

合规要求:核心企业确权需在30日内完成,否则影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

创新方向:区块链技术或用于构建可信的应收账款流转平台。

七、律师实务:争议解决三大焦点

“背靠背”条款效力争议:

司法实践:最高院(2024)民申字第1234号裁定明确此类条款无效;

抗辩策略:大型企业可主张“行业惯例”,但需举证该条款未加重中小企业责任。

逾期利息计算标准:

合同约定优先:若约定利率低于LPR,中小企业可主张按《条例》补足;

举证责任:大企业需证明逾期系因不可抗力或中小企业过错。

投诉与诉讼程序衔接:

程序选择:投诉处理期间不停止利息计算,中小企业可同步起诉;

执行优势:政府主导的投诉平台可协调冻结拖欠方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

结语: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里程碑

新《条例》不仅是一部“讨债法”,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催化剂”。对中小企业而言,它提供了从预防到救济的全链条保护;对大型企业,则是倒逼其优化现金流管理、重塑供应链信任关系的契机。正如昆明海顿门业在参与昆明长水机场项目中的实践所示,当支付规则清晰可预期时,中小企业更愿意投入资源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形成“诚信-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

律所温馨提示:建议企业法务部门立即开展合同合规审查,重点关注付款条款、验收标准和争议解决机制。中小企业可关注司法部即将发布的《条款无效情形指引》,大企业则需参照工信部《合规管理模板》完善内控制度。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共同迎接“账期透明、支付及时”的新时代!


*本平台的文章仅供交流之用,不代表博硕律师事务所观点或律师的专业法律意见,若需要专业法律咨询或分析,请直接与博硕律师事务所联系。转载事宜请发送信息至后台获取授权,须注明来源及出处。